002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她的鄉愁>

作者:黃馨慧(Milly)

「為什麼別人的媽媽都可以教他們功課,妳就不行?」我對母親大吼。
「那妳去當他們的孩子啊!」母親氣憤地吼道。

那是我小學四年級時,母親陪我寫作業時發生的事。從小勝負心強的我,對成績格外在意。小時候經常聽同學們說,他們的父母會幫忙輔導功課,這讓當時的我十分羨慕。可每當我寫數學作業遇到難題,母親總是無法教我,讓我感到沮喪與不滿。久而久之,我也不再向她尋求幫助。長大後我才明白,並不是母親不會那些簡單的國小數學題,而是她不知道要如何用中文解釋給我聽。

我一直不理解,母親為什麼要嫁來台灣受苦?在她二十幾歲時,她獨自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當時的她還不太會說中文,也吃不習慣台灣的食物,時常思念越南的法國麵包和河粉。除此之外,還得忍受台灣人異樣的眼光及差別待遇。

在我讀幼稚園時,她曾在家附近的小學讀夜校,與一些台灣大嬸和來自其他國家的新移民一起學中文。家裡沒人能幫忙照顧我,她便帶著我一起去教室,一邊顧小孩一邊上課。經過幾年努力,她終於從國小畢業,甚至還想繼續升學。無奈我們住的地方缺乏教育資源,必須跨行政區上課,而我的父親也不支持她繼續升學,最終,她只能放棄求學夢。

曾在越南讀到大學的她,來到台灣後一切歸零,只能進工廠組裝零件。她常想著,自己在越南曾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如今卻只能從事這種勞力工作。因此,我一直認為母親不該來台灣,留在越南她會有更多選擇及機會,而不是被困在這個台灣鄉下,一輩子只能當個溫順傳統的女人。

大學畢業後,我毅然決然前往越南求學,帶著對這片土地的好奇,回到母親的家鄉,想弄清楚究竟是什麼讓她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在越南生活了一段時間,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儘管會說越南語,仍經常因為語言的差異產生誤解。雖然從小常吃越南料理,但真正生活在越南後,我還是更習慣台灣的味道,時常想念早餐店的蛋餅和奶茶。我總是在胡志明市這個大城市裡尋找台灣的味道,但始終找不到我記憶中的台灣料理。

漸漸地,我意識到,這或許就是母親當初來到台灣的感受吧。她曾告訴我:「無論越南多麼落後、多麼糟糕,我還是喜歡那裡,因為那是我的家。」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她思念家鄉的那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