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制度雙重門檻  讓新住民成「政策邊緣人」

南洋台灣姊妹會公佈移民照顧十大挑戰懶人包 呼籲建構無歧視的長照支持系統

台灣已有60萬的婚姻移民人口,移民家庭面對各種照顧議題,但對於長照服務仍是「霧煞煞」,成為長照政策「邊緣人」。南洋台灣姊妹會(以下簡稱姊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以下簡稱移青陣)及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今日( 25日)召開移民照顧者十大挑戰記者會,公佈七種語言的長照懶人包,並針對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服務體系應提供通譯,提升多元文化敏感度,並發展文化照顧模式,以及完備新住民照服員的權益等提出建言。

到場聲援的跨黨派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及民眾黨立委麥玉珍。羅美玲委員曾在立法院總質詢要求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應肯定沒有身分證的新住民,在台生養子女照顧公婆、工作負擔家計的貢獻,不應將其排除在長照服務之外;張智倫立委也當場要求與會的衛生福利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移民署副署長陳建成,把南洋台灣姊妹會提出的七大建言帶回研議,兩位也承諾將於一個月內給予正式回應。

而支持姊妹會開發這套多語版本的照顧懶人包的新光人壽壽以祥副總經理提到,希望新住民跨越語言文字的障礙,找到需要的服務,幫助自己,幫助家人。

沒人照顧到婚姻移民的需求

姊妹會理事長洪滿枝,本身已經來台生活23年的越南姊妹,她提到身邊很多移民姊妹已進入中老年,所面臨的問題和當年初來台時已相當不同,像是作為家庭主要照顧者的重擔和未來自己可能會需要長照。她批評,現在的長照制度缺少了移民姊妹的聲音和視角。

此外,姊妹會在記者會中透過行動劇,演繹新住民長期照顧家人,卻不知道長照資源在哪裡。姊妹們也因為沒有收入,對未來感到焦慮的無助處境。跟姊妹會共同設計懶人包的臺灣公民對話協會理事長葉靜倫認為,「目前官方的宣導,過於行政本位,並非有效的溝通,因為跨文化宣導,不是只把政策文字直譯就好。」今日公佈的長照多語懶人包,從移民姊妹的需求調查、情景式溝通出發,以衛教或同理、對話式關鍵字及資源應對作為懶人包的主軸重點。

然而,看懂宣傳,申請使用長照服務之後,就能成為「聰明照顧者」嗎?長期推動照顧者權益的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評論姊妹會設計的懶人包及建言書,是站在服務使用者經驗來開發服務資訊,並且移民家庭的照顧處境需要被理解,她建議應比照原住民的文化敏感度及能力訓練 14小時課程,包含各國文化特色與溝通技巧,特別是在應對移民家庭照顧需求時提供合適的文化參考。

除了多語宣傳,理解移民家庭的照顧處境之外,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夏曉鵑教授表示,「政府大推攬才,但是新住民姊妹的經驗告訴我們,台灣留不住人,因為還沒有準備好接納移民在這裡變老」目前所有社會福利資源都是以土生土生的台灣人作為設計,從法令到執行,對移民家庭來說都不合用,台灣未來面臨越來越需要專業人士來台,姊妹會目前努力的並非只是為婚姻移民,而是打造一個對各國移民都友善的環境。另外,她也強調,這份建言書是徹底由下而上,從移民家庭處境出發提出政策的過程,是一個政策制定的典範。

長照改革缺少移民聲音

台灣多數的婚姻移民因為外籍,女性及媳婦三種身分的重疊,當家庭面對照顧議題時,很容易成為理所當然的主要照顧者,因此,極大比例的婚姻移民女性長年填補了台灣家庭照顧勞動力的不足,讓政府不必面對更大的長照壓力。長照3.0的改革迫在眉睫,卻唯獨缺少移民家庭的聲音,因此,姊妹會秘書長陳雪慧及移青陣理事李依靜,對衛福部,內政部移民署及各級政府提出七項建言:

一、應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一條第二項,長期照顧服務之提供不得因服務對象之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婚姻、年齡、身心障礙、疾病、階級、種族、宗教信仰、國籍與居住地域有差別待遇之歧視行為。

二、長照服務宣導應考量新住民的語言及多元文化。

三、長照服務應建置多語通譯系統,服務新住民家庭。

四、應建置照顧服務員多語訓練、考照及支持系統,提升新住民照顧工作者的權益。

五、提升社福、醫護助人者和長照服務工作者的多元文化敏感度,及對新住民照顧者處境的理解。

六、應鼓勵民間發展移民照顧支持團體及文化照顧模式。

七、應投注資源培力新住民女性及其家庭,改善家庭權力關係中,新住民女性的不利處境。

陳雪慧提到,根據移民署調查,有近六成50歲以上的新住民,希望獲得長照相關資訊,她看見許多移民姊妹被困在家庭中承擔照顧,卻沒聽過1966和長照,長期下來,使得自己加速從照顧者成為被照顧者,又碰到還沒有身分證,被長照支持系統拒於門外。她舉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未來台灣政府將開放白領專業技術人才使用長照及身障服務,姊妹會認為應該擴及到婚姻移民,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一條第二項,不應差別待遇的歧視。

「當新住民在長照議題遇到困境,第一個求助對象往往是子女」。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常務理事李依靜指出,語言隔閡會讓新住民在長照、醫療場域遇到更嚴峻的資訊不平等,造成新二代比同儕更早成為年輕照顧者。許多人新二代不僅需協助母親理解醫療術語,還需在家族內調和因文化差異產生的照顧分工矛盾。她也提到,台灣作為醫療先進的國家,許多醫療流程和移民母國有很大的差異,即便中文流利的中國新住民也會遭遇理解的困境,遑論東南亞新住民。

姊妹會公佈十大挑戰懶人包及政策建言,希望破除語言與制度雙重門檻,讓移民姊妹不再成為長照的隱形群體。姊妹會未來將串連更多公民團體,展開移民照顧政策的倡議行動,除了前往行政立法部門遊說之外,也歡迎下載分享十大挑戰懶人包,幫助更多移民家庭在面對長照挑戰時「賣冬瓜」(泰文:不要怕),移民姊妹無須孤單的獨自承擔,申請長照來幫忙。

媒體報導記錄:

(聯合)新住民姐妹=長照資源邊緣人?南洋台灣姐妹會提十大建言

(自由)新住民因語言隔閡成長照政策邊緣人 民團盼完善通譯服務及照服員權益

(中央社)新住民長照服務困境多 民團提建言籲政府重視

(公視)新住民家庭長照困境 盼破除語言、制度門檻

(央廣)移民長照困境多 民團提7建言 政府允諾1個月內回應

(風傳媒)「被制度排擠」新住民淪長照邊緣人 移民團體提7建言、政府點頭研議

(上報)新住民有長照需求卻面臨「10大困境」 移民團體籲:建立友善系統

(太報)長照資源排除未入籍的新住民? 民團籲:不要有歧視

(菱傳媒)新住民淪長照政策邊緣人 民團推7種語言懶人包「盼政府提供通譯服務」

(創新照顧)別讓新住民成「政策邊緣人」!南洋姊妹會籲建構無歧視長照支持系統

(周刊王)新住民語言隔閡成長照邊緣人 羅美玲:多語教材與專線急需落實

(客新聞)新住民長照困境多/民團推7語言懶人包 望政府建置多語通譯系統

從桌遊《心手相連》認識東南亞文化

由東南亞姐妹與無尾熊潛能開發中心聯手合作,在2023年推出的《心手相連》,將東南亞五國(菲律賓、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尼)的手勢元素融入到桌遊中。透過簡單的遊戲方式,玩家可以輕鬆學習和辨識各國的手勢,並了解背後的文化意涵。

《心手相連》不僅僅是一個桌遊,它也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幫助參與者在互動中加深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我們的種子講師帶著桌遊在全台各地的社區、中小學以及大學校園推動中;無尾熊團隊亦把桌遊帶到德國參加SPIEL Essen 德國埃森桌遊展,讓更多人認識這款桌遊!

新住民基本法倡議行動

參加新住民基本法公聽會:秘書長陳雪慧代表姊妹會在公聽會上發言,提出對新住民基本法的三點看法與建議。主要關注包括:

  • 強調新住民諮詢機關的實用性,指出現有諮詢制度常不符合新住民需求。
  • 呼籲建立二級單位的新住民委員會,並比照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模式,明確其職掌,強調人權保障的重要性。
  • 建議加入歧視申訴機制和對移民人權保障的條文,擴大新住民的保障範疇,不應僅根據身分來限制服務。

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者守住新住民的基本權益:移盟與其他移民及勞工權益團體共同舉辦記者會,提出四項訴求:

  • 新住民政策應由行政院二級單位專責管理。
  • 新住民定義應包含藍領移工,不僅限於白領。
  • 通譯人員的培訓與執業制度需入法,以解決語言溝通障礙。
  • 新住民基本法需明確納入人權保障和反歧視條文,以實質保障移民的生活權益。

邀請立法委員在Podcast節目對談:老娘在節目當中,邀請藍綠白三黨立委——張智倫、羅美玲以及麥玉珍,深入探討《新住民專法》的關鍵問題!

Youtube收看:https://youtu.be/DcqLo5p52mI
Podcast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user/tasat-taipei/platforms

即將推出多國語言長照懶人包、長照政策建言書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全力推動了多項專案,讓新住民社群的聲音更有力地傳達出去。以下是姊妹會今年度的重點計劃:

《長照,誰來罩?》新住民x照顧者倡議行動計劃

隨著長照2.0政策的推行,我們看到長照服務的資源越來越多,但新住民家庭對長照的了解依然有限。語言障礙、資訊門檻和可近用性等問題阻礙了新住民家庭有效利用長照服務,特別是很多新住民女性作為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她們在使用長照時面臨重重挑戰。這個計劃旨在提升社會對新住民家庭照顧需求的關注,並透過政策建議與媒體推廣,讓這些聲音被更多人聽見,以及把新住民觀點納入到政策中,發展更完善、具多元文化思考的長照政策。

我們已與多位學者以及新住民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透過不同背景的專家與實際照顧者的經驗分享,全面分析新住民在長照體系中的挑戰。這些收集到的寶貴意見與經驗將被整合成一份建言書,預計在年底前提交給政府相關單位與立委。這份建言書將不僅僅是一份報告,而是基於實際需求、經驗和專業見解的具體政策建議,我們期望改善新住民在長照服務中的可近用性,並促進更公平且有效的長期照護政策!

「老娘賣冬瓜,長照來幫忙」、多語長照懶人包

我們深知許多新住民女性在使用台灣的長期照護服務時,面臨近用性問題,這不僅包括語言上的障礙,還涵蓋對資源的不熟悉,為了讓新住民能夠平等、便捷地獲取所需的照護資訊,我們目前正投入製作多國語言長照懶人包,涵蓋長照政策的科普知識、申請途徑及服務內容等重要資訊,希望能提供一個清晰、簡便的指南,讓新住民可以輕鬆了解和使用台灣的長照資源,盡可能地增加近用性!

南洋姊妹劇團重啟!

我們很高興宣布,南洋姊妹劇團即將重新啟動!這次,我們將邀請更多的新住民女性、新二代以及對新住民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加入,透過劇場表演展現照顧議題、兩代人的故事!

亮點搶先看:

劇團不僅會有新住民女性的參與,還特別邀請了新二代一起加入。這兩個世代將透過劇場的形式,展現他們在台灣生活中共同經歷的困境與經驗。從照顧議題、身份認同到親子關係,這些議題將在舞台上引發更多關於世代與文化之間的交流,讓彼此的生命經歷被更多人理解。

除此之外,兩代人還會一起創作劇本,把這些經歷轉化為生動的劇場表演。劇本中會特別聚焦新住民在家庭照護中的種種挑戰。,這些故事不僅引發共鳴,也讓觀眾更深入了解新住民在台灣面臨的現實困境。除了劇場表演,我們計劃在未來發展成繪本,讓更多人能夠透過不同的媒介接觸到新住民的故事。透過圖文並茂的繪本形式,我們希望這些真實的生命故事能夠以輕鬆易懂的方式,觸及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進而延續新住民照顧議題的討論!

    Podcast全新系列上線:長照霧煞煞、新住民親子關係

    「長照霧煞煞」:揭開長期照護的迷霧

    長期照顧是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的議題,但對於許多新住民家庭來說,長照服務的流程、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讓這個過程更加複雜。我們將透過專家訪談與故事分享,深入探討新住民在台灣面臨的長照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讓長照變得易於使用。

    在「長照霧煞煞」系列第一集中,邀請到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詳盡介紹目前台灣的長照政策及資源,特別是針對新住民的長照資源多語化推廣。討論中,房東夏曉鵑感嘆道:「連本地的台灣人很多時候都不太懂政策中的專業用語,更別說是新住民了。就算有多語的長照資源宣傳單,對很多新移民來說,這些內容仍然是抽象的。」

    第二集「她的多重宇宙」深入新住民女性在台灣家庭中承擔照顧責任的故事。來自越南的林玉婕,分享了她照顧生病家人的心路歷程:「我當時只能憑著愛與責任感,很多年來都是一個人摸索著照護的方式」

    到了第三集,節目發現許多新住民因為身份問題,無法被納入長照政策中,這使得她們的老年生活充滿不確定性。來自泰國的照服員江容珍分享了自己在照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也談到歸化的心路歷程:「歸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新移民女性提到回母國取得完整文件資料困難重重,若無法應付曠日費時、花費龐大的成本,往往會放棄歸化,因而被很多社會福利排除在外。

    對於新住民家庭來說,照顧這條路充滿了挑戰。我們希望透過節目的討論與分享,不僅能夠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新住民在照顧過程中的困境,也讓更多新住民姐妹能夠運用現有的長照資源,減少她們的壓力與負擔

    「新住民親子關係」:跨文化家庭中的親情

    除了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新住民女性在親子關係中也會遇到困難。她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順暢,或因為缺乏彼此的理解,導致彼此的關係卡關。新二代因為擁有雙重身份,常常在學校和社會中面臨言語霸凌、歧視,以及身份認同的困境,這進一步加劇了家庭內外的挑戰。

    這個系列不僅關注新住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更深入探討新二代如何面對社會中的偏見與不公平對待。他們是如何在霸凌和歧視中找到力量,重新定義自我?這些年輕人又是如何跨越文化隔閡,逐步建立起自信,並學會擁抱他們的雙重身份?

    歡迎點擊收聽!《移?老娘開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