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尊重,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今年(2012年)三月,南洋台灣姊妹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數個移民、性別、人權團體到立法院群賢樓外聚集,抗議兩位立委接連於立法院質詢時,在毫無根據的狀況下,以新移民為題,發表一連串不適宜的指控。女性立委認為,不少台灣男性娶外配為妻,對本地多數尚未婚嫁的「剩女」造成威脅,如果這一代非常好的母親人選因此被犧牲,對國家民族方面是很大的損失。另一位男性立委則認為,如果沒有政府的協助,新移民的第二代,就會是未來治安的隱憂。出面抗議的民間團體認為,這樣的言論不僅突顯立委們對新移民的偏見,其實也點出了現階段普遍台灣人對新移民的想法。

一直以來,台灣對新移民家庭,普遍存有娶外籍配偶的男性是因為其政經地位低,在台灣找不到婚配對象,遂到東南亞的落後國家找尋他的新娘,所以雙方的婚姻根本是低知識水準、低社會階級的結合,而其下一代更是會拉低台灣的人口素質。但事實上,在台灣,由於福利的缺乏,家庭照顧及下一代的生養承擔者主要還是落在女性身上,台灣女性選擇婚嫁對象時,在考量了各種社會物質交換的資源後,就使得台灣的農工階級單身男性在傳宗接代及家庭照顧的壓力下,只能來到相對低度發展的東南亞各國,尋找國際分工下底層階級的勞動女性作為婚配的對象。因此新移民姊妹來到台灣後,往往得在傳宗接代這件事情上,承受很重大的期待,在實務上,我們也可以發現,許多新移民姊妹們來台後不久就懷孕生產,擔負起身為母親的各項照顧責任。

弔詭的是,新移民女性會擔負起母職,是因為其性別生理上的自然特徵,並不是被認為有資格或能力成為母親,立委們連番的言論便可以證明,也難怪新移民女性要大喊「我不是生孩子的機器及傭人」。當台灣社會歌頌分攤家務與教養責任的新好男人時,卻責難新移民姊妹不會教小孩。除了性別不平等的因素外,還夾雜了更複雜的階級、種族上的歧視,甚至是政治上的各項操作。

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日漸加劇的現今,台灣面臨各國的競爭威脅,台灣內部上下無不認為提昇國家競爭力是為刻不容緩的首要目標,而被污名為素質低劣的新移民家庭,尤其是新移民女性,便容易成為為轉移國力不彰事實的待罪羔羊。造成新移民女性因著其生理性別的因素必須扛起身為母親的各項責任,但她外在的新移民身份卻讓她無法依自己的想法或母國的教養方式來照顧小孩。於是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新移民姊妹說著類似的故事,也就是有責任、也有照顧事實,但卻無實質上的教養權利,而她們卻必須扛著這個責難。

這樣的邏輯觀念同時體現在我國的各項移民政策上。傳統認為,上嫁下娶是為台灣的婚嫁習俗,再加上我國國籍取得採取血統主義(2000年以前為父系血統主義,後在婦女團體的努力下改採為父母雙系血統主義),婚姻變成是低度發展國家女性取得台灣國籍最「容易」的方法,但在歧視及國力焦慮的因素下,台灣男性及東南亞女性的婚姻常沒來由地被認為是「假結婚、真打工」或是「假家暴、真居留」,對其婚姻百般查察,並對其在各項應得權利上的取得,設下重重障礙。以工作權為例,在謀職時,最重要的學歷這一項,常常因為新移民母國「學歷認證」申請程序繁雜,以及教育部是否願意認證,而受到限制。此外,雇主刻意忽視或對相關規定不清楚(婚姻移民只要取得居留證即可合法工作),要求新移民要有身份證才錄用,使得有些新移民謀職不易,只要有工作機會就趕緊把握,幸運有了工作,有時薪資與工作條件還是不如台灣同事,更別提偶爾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歧視狀況,為了有個餬口的機會,什麼都只好忍下來。

新移民面對的這種種問題,除了透過移民團體不斷的對現行法令提出修改及建議外,對於台灣人民的社會教育也不容忽視,東南亞相關多元文化的推動便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教育。

台灣自1990年後期,逐漸出現因工作或結婚而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移工,但因為台灣的媒體向來對歐美日等霸權國家的文化傳播或報導更有興趣,使得台灣對於東南亞等經濟低度發展國家的所知有限,文化衝突時有耳聞,移民、移工的出現,使得多元文化的相關論述逐漸被重視。對新移民姊妹來說,藉著這幾年東南亞相關多元文化的推動,台灣民眾漸漸能將新移民女性視為台灣的一份子,也較能理解及包容不同文化撞擊下產生的衝突。尤其是2003年內政部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作為推動婚姻移民輔導與照顧相關服務方案推動之基金後,移民團體便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舉辦各種所謂的多元文化活動。

不管是民間還是政府團體,節慶式的文化饗宴,貌似和樂地將站在社會天平兩端的不同族群放在一起,看起來是互相尊重,但其實天平並沒有因此改變它傾斜的方向及角度。要想真正的改變新移民各種在社會、經濟、文化上的弱勢處境,在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中,除了文化上的分享外,更要講出因著文化差異及歧視所造成的新移民女性生活現況。以南洋台灣姊妹會的多元文化講師和南洋姊妹劇團為例,2009年在台灣人權促進會的晚會表演結束後,拿出海報,喊出「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學語言要鼓勵,不要給壓力」、「新台灣之子不是遲緩兒」、「廢除財力證明」、「族群平等,互相尊重」、「姊妹的夢想,台灣的希望」。新移民希望,當大家在享受多元文化下所呈現出來的美食、節慶活動的同時,也能多瞭解新移民女性在台的各項處境,更實際參與改善移民處境的各項活動,一個真正尊重多元,具有包容的友善社會,才有可能實現。

作者:鄭如棻(南洋台灣姊妹會課程委員會召委,現職國小教師)

出處:2012性平季刊投稿- 性別、人權與公民教育